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师门共育培养模式在中高职衔接中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刘春茂、朱西方、王晗、张云岗、刘斌、王飞、丁延松、曹双梅、杨凯
成果简介:
成果针对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性和难于解决的“师资匮乏、学生职业困惑与技能疑惑不能及时纾解”以及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片段化”的突出挑战,以五年制中高职衔接专业为载体,创新性地进行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2+2”师门共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12235”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深度融合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师傅、师兄、师弟构筑师门关系协同育人,技能+感情的深度育人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立了校企人才培养共同体,促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项目立足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重点在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师傅传授徒弟,师兄帮带师弟”的“师门”共育传帮带机制。通过师傅的专业指导、师兄的实践经验传授,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生态系统。师傅作为行业专家,不仅传授专业技能,更强调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的熏陶;师兄则发挥帮带作用,以亲身经验引导师弟快速融入专业环境,提升技能,同时在协助帮带师弟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师弟则在师傅与师兄的双重指导下,快速成长,形成良性循环。
项目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紧密合作,通过建立“双主体”育人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与权益,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教学模式上,项目创新性采用“2+2”师门共育,即“校内导师+学长,企业师傅+师兄”的“师兄弟”师门共育,提出“12235”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工学交替、校企互融”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与实践中得到贴近式教育与指导,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项目实施成果显著,不仅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还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发特色育训课程等方式,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条件。参与项目的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就业适应性强,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师门共育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解决了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师资匮乏、培养片段化等问题,还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能持续的经验与模式。
项目成果创新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树立了典范。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申报书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
附件材料
一、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
二、国家级和省级教学项目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
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
四、教学成果校外推广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
五、教育教学类论文、论著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
六、省级及以上新闻媒体报道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
七、成果及主要成员获得奖励及荣誉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
八、教材成果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此 PDF 文件